智慧农贸构建百姓食安“保护伞”
食品安全无小事。为推动食用农产品溯源,近年来,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进蔬菜区固定摊位溯源设备全覆盖,鲜肉区溯源流程可查询等食安追溯体系建设。通过扫码追溯,消费者便能轻松获悉食用农产品的进货来源,真正实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张娟在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蔬菜摊位已有多年,主要销售土豆、洋葱、山芋等。今年年初,张娟的蔬菜摊位上多了一台形同平板电脑的设备,这就是食用农产品溯源设备。每次进货后,张娟会第一时间将进货单据拍照录入溯源系统,系统将单据上传到终端,记录该批次蔬菜的产地、进货数量、进货时间等信息。完成这些操作后,张娟才能将该批次蔬菜进行销售。
每天凌晨开始,市场蔬菜区便有不少饭店采购员、农贸市场摊主前来进货。每销售一批蔬菜,张娟都会给购买者提供一张苏州市食用农产品统一销售凭证,上面除了购买明细,还附有商户二维码和订单二维码。“不管是商家来批发蔬菜,还是配送公司统一配送,只要是市场销售的蔬菜,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扫码追溯‘菜源’。”市场管理科科长李建兵表示,目前,蔬菜区148家固定摊位已引入苏州银行“苏食慧”溯源监管平台,完成溯源设备全覆盖,实现从上游市场采购来源到下游二级农贸市场、食材配送、生鲜超市、餐饮单位,直至家庭餐桌的食用农产品电子溯源。同时为了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对食用农产品溯源工作的管理,在溯源系统推广期间,市场都会组织人员对经营户进货车辆进行逐辆排查,督促进货商品信息及时录入溯源平台,否则进货车辆不得进入市场。
猪肉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在市场鲜肉区,市民刘女士购买猪肉前,先掏出手机扫一扫摊位前悬挂的二维码标识,马上就查到了猪肉的检疫合格证号、猪肉品种、屠宰工厂、屠宰日期等信息。“猪肉源头看得见,我们买着也放心。”刘女士表示。
鲜肉区管理人员给记者展示了猪肉的“两证两章”和“一报告”,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猪身上的红色和蓝色滚花印章,以及非洲猪瘟病理检测报告。“只有拥有‘两证两章’和‘一报告’的猪肉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管理人员表示,经营户将“两证”上交后,管理人员会将信息录入电脑,做成台账,通过台账将食用农产品信息与溯源流程相关联,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
据悉市场已准备将食用农产品溯源工作纳入《经营户诚信积分管理制度》,要求经营户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使用溯源秤或溯源设备,并主动出具销售凭证。市场将对经营户溯源工作打分,并按照积分给予相应奖惩。
“小菜篮”承载着大民生。作为供应全市七成农产品的农批市场,青草巷多年前便开始探索食用农产品溯源流程。经过不断试点、完善,如今市场蔬菜、鲜肉等交易区已实现食用农产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逐步通过智慧农贸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将为港城百姓构建食安“保护伞”。
|